免費熱線96538
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那么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該如何評判寶寶長得好不好。
高級育嬰師老師說,寶長得好不好,不能和別的孩子比,而是要科學客觀的和生長曲線做比較。
我們可以從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官方網(wǎng)站下載、打印,也可以通過母嬰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譜或者體檢表上的生長曲線圖來觀察。
寶爸寶媽定期將寶寶各個時間測量的身高、體重等數(shù)值一一對應填入,每個數(shù)值點連接成線,便可得到寶寶的生長曲線圖。
寶寶的生長曲線最好能做長期的評估,觀察曲線的“變化幅度”:
寶寶的生長只要在生長曲線標注的區(qū)間內(nèi)都屬于正常的,觀察寶寶長得好不好,不是看某一次體檢時的體重、身長、頭圍等,而是應該觀察曲線在一段時間內(nèi)是否有大幅的波動,比如驟然上升或下降等。
其次,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確實處于增長緩慢或者下降趨勢,我們可以從寶寶的飲食入手,看看寶寶輔食和奶吃得怎么樣。
先看輔食吃得好不好
根據(jù)寶寶的喂養(yǎng)情況,考慮是不是因為下面3種情況所致。
進食量絕對不足
寶寶偏食挑食、食欲差、吃得很少。這種情況下寶寶體重長得不好,家長都能直接找到原因。
進食量相對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寶寶看上去吃得不少,可實際吃下去的量并不多。
進食量“相對不足”是如何造成的呢?下面就要說到,家長給寶寶制作輔食的方法,以及輔食食材搭配,可能存在的問題。
制作方法會造成進食量相對不足。比如米粥,一小把米,就可以熬出一大鍋粥,而且熬得時間越長,粥看起來越黏稠。寶爸寶媽感覺寶寶吃了“一大碗”,可如果把熬粥的米做成軟爛的飯,也許連小半碗都不到。
搭配不合理,也會造成進食量相對不足。比如“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吃點肉類”這種搭配對于成年人來說是健康不易發(fā)胖的飲食結(jié)構(gòu),因為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不利于我們保持身材,容易讓人長胖。
但是,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寶寶,恰恰是需要“長體重”的。如果我們按照成人的飲食習慣給寶寶安排飲食結(jié)構(gòu),就很可能導致孩子出現(xiàn)進食量不足的情況。
進食習慣不好
寶寶邊吃邊玩,或者吃飯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進食量也會受到影響。
綜上,寶爸寶媽們經(jīng)過仔細觀察,如果寶寶是因為上面3種原因造成的體重下降或是體重增長不好,我們可以通過糾正寶寶挑食偏食和不認真吃飯的進食習慣,或改變制作輔食的方法,增加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的比例,來幫助寶寶把體重追上來。
奶吃得夠不夠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指導,10~12月齡的寶寶每天奶量約600ml,并且在保證奶量的同時,還要至少添加2頓輔食,輔食食材的選擇要盡可能覆蓋到蔬菜、水果、肉類,做到營養(yǎng)均衡。
如果寶寶輔食吃得很好,我們就該考慮寶寶的吃奶量夠不夠了。如果寶寶的奶量不夠,寶爸寶媽可以考慮給寶寶添加奶粉。
資深育嬰師說,我們也要關注寶寶過度喂養(yǎng)的問題。過度喂養(yǎng)的寶寶體重增長較快,并時常伴有食物反流和肥胖的問題。